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2020年6月4日,我室师生在高研院238会议室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红外实验室读书分享会。
与会嘉宾有戴世勋老师、宋宝安老师、张培晴老师、焦清老师、刘雪云老师、吴端端老师、徐天祥老师、王国祥老师、亓东峰老师、张巍老师、刘自军老师、高一骁老师及白胜闯老师等,晚6点在付园老师的主持下,读书会活动拉开序幕。
首先,由戴世勋带来《独库公路的经历》:骑行远方,挑战自我——记独库公路骑行。这段始于18年8月的骑行之旅,全程路长562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公路”。戴老师通过分享了这段骑行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生在于“折腾”,唯目所见格局所限,多走出去看看,能体会看不到的风景,品味不一样的文化,更能看到人在自然界里的渺小,明悟当下遇到的困难,在朗朗天地之间或许都不算什么,坚定自己的意志力,人是有潜力的,不要轻易中途放弃。
人生很短暂,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工作时要努力进取,业余生活要积极向上,不要做手机的奴隶,多读书,多远行,敢于挑战自我。当我们老了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接着,宋宝安老师分享了《周期》读书心得。宋老师认为,书读到后来都是通的,由书本衍生至人生,问道周期,能窥得事情因果。
由《周期》,《随机漫步的傻瓜》,《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三本引申出了周期的客观的规律:识别周期,分析周期,应对周期。从而将之灵活应用到做实事的心态,使我们遇事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高一骁老师的《月亮与六便士-我的求学经历和学习工作体会》。首先分享了学习工作的经历,介绍了《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简介,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生活的苟且,月亮和六便士对于人生都很重要,没有六便士都活不下去,整天为六便士奔波的一生一定会让自己在晚年无比后悔,得出体会,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大道无门,千差有路,每一份付出,必有回报是幸运的,求而不得也是一种体验。而三年研究生生活,同学们应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细小处见大文章, “论文格式上的严谨,会造就学术上的严谨!”
单海洋同学是第一位学生分享者,他的主题是《非裔美国人的轮回宿命》-压抑,屈辱,愤怒。开篇便由美国黑人之死视频引出被虐杀的深思,追本溯源,从而得出内瘾种族偏见,历史根源,暴力执法(由于内心的种族歧视,暴力执法的尺度很难掌控),经济、教育、法律、疫情等其他原因。启发反思:单纯的暴力,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少年们需要找对方向,为之努力,从而改变未来。
王文凤同学带来了一代才女的故事,《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她从情感世界,建筑世界,文学世界三方面入手,分享了这位民国奇女子,近代传奇女文人,新中国建筑学奠基人辉煌而执着的一生。
刘翠平同学的《台北人》,细致分析了这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从她娓娓道述中,仿佛看到了那个特有年代,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身转变,以及处事哲学,人生智慧。
周挺同学的《远古的中国之4万年前-3000年前》,按照时间的轴承,将远古中国历史分成三个段落:旧石器时代的中国(4万年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中国(1万年前-4000年前),踏入文明的中国(4000年前-3000年前),从科学的角度来追溯远古中国人种的来源,以及例举了中华文明多样灿烂的文化底蕴,凡我华夏成员,当珍惜起成果!
郭跃琪同学的《体验的智慧-生活》,他从单纯的阅读,到阅读并记录一些重要的片段,接而能融汇思考,来阐述生活真正的智慧,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
会议的最后,戴世勋老师作为读书会活动的发起人,向大家做了总结和寄望,从自身阅读的经验,阐述了阅读这一良好习惯的益处,读好书,好读书将会使人一生受用无穷。
- 上一篇文章: (图)南京大学张旭苹教授来我室访问
- 下一篇文章: (图)王庶民包玉刚讲座教授聘任仪式和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