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简介及宗旨
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电力、石油、化工、建筑、交通、医疗及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产业界和研究者们仍继续探索和打磨新的光纤传感技术,提高其应用技术研发及实用化等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总结当前学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情况,针对国家对于信息及传感领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共同讨论我国光纤传感器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规划。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展示国内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各科研及研发团队和风投资本与金融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年轻优秀人才投入该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实践,继续扩大该会议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整体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程。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重庆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指导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联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光纤传感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待定)
大会名誉主席
廖延彪 教授 清华大学
张惟叙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方家熊 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大会主席
姜德生 院士 武汉理工大学
王 巍 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王树新 院士 重庆大学
刘 合 院士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会执行主席
朱 涛 重庆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
主席
靳 伟 香港理工大学
苑立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饶云江 电子科技大学
何祖源 上海交通大学
王廷云 上海大学
共主席(音序)
蔡海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樊昕昱 上海交通大学
关柏鸥 暨南大学
郭 团 暨南大学
李政颖 武汉理工大学
刘统玉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
王 鸣 南京师范大学
王学锋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王义平 深圳大学
杨 军 广东工业大学
杨明红 武汉理工大学
杨远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旭苹 南京大学
张治国 北京邮电大学
周次明 武汉理工大学
朱 涛 重庆大学
委 员(音序)
毕卫红,陈惠龙,陈伟民,陈 哲,陈志超,邓洪昌,丁东发,董小鹏,董新永,冯文林,龚 元,郭经红,何 杰,何 俊,侯继勇,胡永明,胡志家,江俊峰,江 毅,靳宝全,康荣学,李宝军,李 芳,李路明,李学金,梁 兴,梁 云,廖常锐,廖 然,刘 波,刘德明,刘立海,刘铁根,刘艳格,刘 永,刘云启,刘 宇,娄淑琴,鲁 平,陆红军,吕海飞,吕 亮,吕鹏举,罗 茂,马云宾,梅 沁,孟 洲,宁提纲,潘继军,庞拂飞,裴 丽,彭 伟,皮亚斌,邵理阳,沈 平,沈常宇,施 斌,宋章启,孙洪波,孙琪真,田佳峻,童利民,汪滢莹,王 昌,王东宁,王海波,王 亮,王 鸣,王 琦,王子南,吴重庆,吴中超,谢尚然,忻向军,辛洪宝,熊良明,徐 飞,延凤平,闫连山,杨 勇,杨智生,杨中民,杨 虹,尹国路,于清旭,余 刚,俞本立,张 丹,张建中,张 敏,张 青,张素香,张伟刚,张文涛,张旭苹,张亚男,张亚婷,张宇生,张志荣,赵春柳,赵 浩,赵 勇,甄胜来,钟继卫,周 智,邹琪琳。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席
尹国路
共主席
韦 玮,周大秋
委 员
邓 明,刘显明,雷小华,王 宁,龚朝阳,高 磊,罗亦杨,冯丹祺,黄礼刚,黄 维,史磊磊,赵前程,李雨佳,刘相志,邹梦强,王金栋,刘 涛
三、大会主要活动
第一部分:学术发展系列专题
- 专题一:微纳结构光纤传感器
主 席:刘艳格 南开大学
徐 飞 南京大学
共主席:肖力敏 复旦大学
姜碧强 西北工业大学
付兴虎 燕山大学
荆振国 大连理工大学
- 专题二: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器件
主 席:江 毅 北京理工大学
关柏鸥 暨南大学
杨 军 广东工业大学
共主席:冯文林 重庆理工大学
何 俊 深圳大学
刘志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专题三:新型光纤及应用
主 席:戴世勋 宁波大学
庞拂飞 上海大学
汪滢莹 暨南大学
周桂耀 华南师范大学
共主席:甘久林 华南理工大学
廉正刚 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谢尚然 北京理工大学
贾志泰 山东大学
- 专题四:光纤光栅传感器
主 席:王义平 深圳大学
张建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政颖 武汉理工大学
齐跃峰 燕山大学
共主席:江俊峰 天津大学
邓洪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赵春柳 中国计量大学
董新永 广东工业大学
刘显明 重庆大学
- 专题五:光纤分布式传感器
主 席: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樊昕昱 上海交通大学
张明江 太原理工大学
共主席:孙琪真 华中科技大学
杨智生 北京邮电大学
王子南 电子科技大学
路 阳 国防科技大学
王 峰 南京大学
叶 青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周大鹏 大连理工大学
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
尹国路 重庆大学
- 专题六:光纤生物、化学和医学传感器
主 席:杨明红 武汉理工大学
郭 团 暨南大学
龚 元 电子科技大学
共主席:廖常锐 深圳大学
辛洪宝 暨南大学
张亚男 东北大学
龚朝阳 重庆大学
- 专题七:光纤陀螺技术
主 席:杨远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 军 广东工业大学
王学锋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吴衍记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共主席:刘 宇 重庆邮电大学
马慧莲 浙江大学
李绪友 哈尔滨工程大学
廉正刚 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专题八:光纤传感新技术、新应用
主 席:关柏鸥 暨南大学
张阿平 香港理工大学
杨远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共主席:张明江 太原理工大学
张 磊 浙江大学
张小贝 上海大学
刘学静 上海理工大学
第二部分:工程应用系列专题
- 专题一:光纤传感水下技术及应用
主 席:毕卫红 燕山大学
赵 勇 东北大学
孟 洲 国防科技大学
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
共主席:张 敏 北京大学
张文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治国 北京邮电大学
廖 然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
宋章启 南方科技大学
鲁 平 华中科技大学
吴 锜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陈家旺 东海实验室
刘正勇 中山大学
苑勇贵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 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叶 青 上海光机所
李 凯 武汉普惠海洋
陈宇徽 深圳大学
- 专题二:光纤传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主 席:刘立海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樊昕昱 上海交通大学
李政颖 武汉理工大学
共主席:程凌浩 暨南大学
吴 宇 电子科技大学
何海军 西南交通大学
董 雷 理工光科
- 专题三:光纤传感技术在环境与地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主 席:张 青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曾祥方 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
李 芳 中科院半导体所
共主席:江俊峰 天津大学
张 丹 南京大学
李政颖 武汉理工大学
宋牟平 浙江大学
罗 彬 南方科技大学
闫继送 中电科41所
王宝善 中国科技大学
罗亦杨 重庆大学
- 专题四:光纤传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
主 席:张治国 北京邮电大学
郭经红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共主席:张素香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与专利中心
李路明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钟 成 国网河北电力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侯继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通所
梁 云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传感技术研究所
梅 沁 无锡广盈集团物联网分公司
董永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建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
张益昕 南京大学
尹国路 重庆大学
- 专题五:激光/光纤传感器安全应急应用
主 席:刘统玉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共主席:吴 宇 电子科技大学
康荣学 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董小鹏 厦门大学
杨明红 武汉理工大学
王海波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煤科院
- 专题六:光纤传感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应用
主 席:余 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马云宾 国家管网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共主席:冉曾令 电子科技大学
梁 兴 浙江油田
陆红军 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
张宇生 西南油气田
董国敏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何 俊 深圳大学
- 专题七:光纤传感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主 席:郭 团 暨南大学
付广伟 长春理工大学
共主席:姜德义 重庆大学
XXX, 香港理工大学
张信普 大连理工大学
侯 丹 深圳太辰光
XXX 地 热
四、大会征文方向
方向1 “光纤陀螺技术” Optic Fiber Gyro
1.1 微纳结构光学陀螺 Micro/nanostructured Optic gyro
1.2 光纤陀螺新方案和新技术 New scheme and technology for Optic fiber gyro
1.3 光纤陀螺集成技术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Optic fiber gyro
1.4 光纤陀螺的可靠性、场试和标准化 Optic fiber gyro Reliability, Field Tests and Standardization
方向2 “新型机理光纤传感器” Novel Fiber Optic Sensing Mechanisms
2.1 微纳结构光纤传感 Micro/nanostructured Fiber-optic Sensors
2.2 光纤生物化学传感 Fiber-optic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Biosensors
2.3 点式光纤传感器 Novel Point based Fiber Optic Sensors
2.4 分布式传感器 Novel Sensing Modalities for Distributed Sensors
2.5 新型传感光纤和涂覆材料 New Fiber and Coating Materials for Sensing
方向3 “光纤传感系统技术”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Technologies
3.1 传感解调系统和技术 Sensor Interrogatio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3.2 传感器集成技术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Sensing
3.3 用于传感的光栅及器件 Grating and Component Technologies for Sensing
3.4 传感器复用和大型传感器阵列 Sensor Multiplexing and Large Sensor Arrays
3.5 传感器的可靠性、场试和标准化 Sensor Reliability, Field Tests and Standardization
3.6 传感器/执行器系统及传感网络系统 Sensor/Actuator Systems and Sensor Networks
方向4 “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 Fiber Optic Sensor Applications
4.1 特种光纤、器件及其产业化 Special optical fiber, devi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4.2 光纤传感接入组网与应用技术Optical fiber sensor access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4.3 光纤传感器工程化及系统集成技术 Optical fiber sensor enginee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4.4 光纤传感网关键器件及其产业化Key components of optical fiber sensor network and industrialization
4.5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监测应用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4.6 光纤传感器在石油、电力等相关行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4.7 光纤传感器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产业化(安防、环保等等)The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ors in smart cities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支持期刊:
Sensors(SCI),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SCI),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SCI),Optical Engineering(SCI),Photonic Sensors(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SCI),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MEMS and MOEMS (SCI),中国惯性技术学报(EI),《Advanced Devices and Instrumentation》,SPIE会议文集 (EI),红外与激光工程 (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学学报(EI),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信息与控制,电光与控制,光学与光电技术,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应用科学学报,光通信技术等。
投稿要求与出版:
-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论文全文,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英文稿件推荐至SPIE会议论文集发表。中文稿件择优推荐至SCI、EI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ofsc2024.html
投稿截止时间:2024年6月30日 第二轮
五、同期产品展示
集中展示光纤传感领域最新的成果及产品,展示范围如下:
- 光纤传感器及相关系统(光纤光栅、光纤干涉式、分布式、光纤陀螺、水听器等);
- 光纤传感器相关核心器件(特种光纤、激光源、调制器、探测器、光电子芯片及器件等);
- 光纤传感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电力、水体海洋、安全应急、油气管网、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 光纤传感器相关软件、设计平台,检测仪器及设备,期刊出版物、行业媒体等,其他相关的光电传感器、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等。
六、其他同期活动
1、大会评选活动:
(1)2024中国光纤传感大会优秀ORAL&POSTER评选
(2)光纤传感三年优秀成果展,具体另行通知
- 光纤传感在国家重要支撑领域应用交流会(闭门)
光纤传感技术正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核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组委会将邀请长期在这些领域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成果单位和用户单位,召开闭门交流会议,旨在促进光纤传感技术在国家重要支撑领域的需求对接、技术讨论、凝练共性难题以及制定国防标准规范等。
- 光纤传感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征集发布者)
为了充分展示光纤传感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及优秀解决方案,组委会在大会同期举办新技术新产品推荐会,旨在促进光纤传感领域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市场推广,持续构建国内光纤传感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生态圈。
- 创新技术与项目路演发布会(征集主题和组织者)
- 路演发布会聚集光纤传感及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需求高层次人才、中小企业企业家、国内投融资机构、各地政府招商部门等,以项目路演的形式,为与会嘉宾和单位搭建精准合作对接服务平台,助力资本赋能光纤传感产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揭榜挂帅、需求合作对接会(征集主题和组织者)
本活动将针对光纤传感领域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等进行榜单、需求征集、发布,通过学会平台吸引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进行跨学科、跨地域、跨团队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 专场人才招聘会(征集组织者、发布者)
为充分发挥学会及大会平台的人才对接优势,会议期间将设置人才招聘广告位,有招聘需求的单位请联系组委会预约。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将在会议官网、公众号等平台提前发布招聘信息,并在会议现场安排宣讲时段或摆放招聘海报。
- 光纤传感技术培训班(征集主题和组织者)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在各领域的不断应用和推广,学会和大会为使广大从事光纤传感的项目管理人员、工程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能准确地了解和使用光纤传感技术,特征集培训相关主题和组织者,促使行业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光纤传感技术并在项目监测中推广。
- 奔跑吧追光者比赛(拟定于9月22日早上,征集赞助商和参与者)
为了弘扬体育文化、彰显光纤传感领域追光者的奋斗精神,组委会将同期举办晨跑比赛--“奔跑吧追光者比赛”,比赛将环酒店或环湖举行,设置参与奖、名次奖,并给予奖励。参会嘉宾和代表均可免费报名参加。
-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宣讲及内审员培训班
为了广大军工企业做好申请和转换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相应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装备质量建设,推进装备承制单位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认真落实全军装备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全面实施装备质量综合提升工程的决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特举办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宣讲及内审员培训班。
七、组委会联系方式
学术专题、参会投稿联系
曹 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022-58168873caochen@csoe.org.cn
尹国路(重庆大学)18375658055 glyin@cqu.edu.cn
产业专题、会议赞助联系
鄂荣鹏(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001030561 erongpeng@csoe.org.cn
刘显明(重庆大学)18680800404 xmliu@cqu.edu.cn
揭榜挂帅、需求发布、项目路演联系
李 泽(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512832410 lize@csoe.org.cn
产品展示、产品推介、人才招聘联系
鄂荣鹏(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001030561 erongpeng@csoe.org.cn
王 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13810630623 wagncan@csoe.org.cn
- 上一篇文章: (图)红外实验室第九届读书分享会
- 下一篇文章: 超高热稳定且低电阻漂移的Sb-Se相变薄膜